昨天周六,约了朋友吃饭,吃完饭刚好三点就去看了个电影,《拆弹专家2》。整体来说,整部片子剧情紧凑,紧张刺激;节奏恰当,松弛有度;感情舒适,耐人寻味;镜头效果很足,让人直呼过瘾,看不够。看完电影出来,几个小伙伴讨论,跟一相比如何如何,我毫无发言权,所以趁着周日在家恶补了一下《拆弹1》。

那么就从《拆弹1》和《拆弹2》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来谈一下《拆弹2》让我(一个下定决心一周一部电影的同志)感觉特别好,有提升的地方。


哇!电影小白觉得拆弹2比拆弹1突破!(好)在哪里?  第1张

拆弹专家2

哇!电影小白觉得拆弹2比拆弹1突破!(好)在哪里?  第2张

拆弹专家1


”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 ——”用生命唤醒生命“的回头

首先是电影的立意,电影立意与人物与故事情节,就这点而言,《拆弹2》较《拆弹1》就有了很明显的突破。一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单针对卧底,恐袭,报复,救援这几个词和一个恐怖袭击的事件展开,故事单一,戏剧性反转或者说让人意想不到的点少,纵使警察同志们“以生命守护生命”职责和形象深入人心,可就电影而言故事的单一难免导致剧情拖拉,不够紧凑,不能让观影人接受并感到强烈的刺激。

《拆弹2》最让人满意的则正是他饱满的故事情节,紧凑的故事线,情节不突出的地方则配合爆破效果,让人感受到紧张,感动,害怕,揪心的这一系列情绪。我提炼了几个我认为的关键点:

1.对比反差;正反人物的对比反差:警察同志们守护生命,恐怖组织自践生命的对比;人物经历的反差:同样受伤却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经历;以及前后性格的反差,先天限制和努力的反差等等这些强烈的反差让观影的人不由心揪,更引发深思。

2.情节大胆,意想不到;阿风海马体受损失忆,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是真的,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等待反转,可是并没有,他就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忘记了之前做过什么,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完全塑造成一个新的人,这是一个让人感同身受,跟着主角去寻找的点,失忆梗在这显得特别有效。原来,在你以为会反转的地方不反转也是一种反转。

3.主角的人生经历,引发深思,英雄的没落,让人心痛。他埋怨社会,极端,罪大恶极,但是唤醒他的是生命,这一点让我感动且心痛。

“感情累赘“——”爱是习惯’

其次特别好的一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拆弹1》中的感情倒也不是说毫无用处,他又告诉大家,英雄背后的人难做,但是在恐怖袭击这样理应全程绷着的精神状态中,《拆弹1》中的感情部分在我看来有点累赘(虽然很搭很漂亮),另一方面兄弟情更没有什么自然流露。

反观《拆弹2》中,感情是习惯,是记忆受损之后依然不忘的内容,但是依旧可以被利用。可是利用感情的背后是什么,是因为爱,哪怕是曾经爱都想让你是更好,或者好一点的人,这种感情是让人心痛惋惜敬佩的。而且感情线做为情节催动线,推动整个卧底破获计划,十分融洽合适必不可少,毫无痕迹,处理的非常高明。

更重要的是随处可见的轻易,有谁会记得我们那?如果放在之前,会说四万万同胞记得。董卓文和潘乘风的感情是英雄惜英雄的惺惺相惜,也是不能喊朋友回头的落寞,更是懒得理你但重要事情要出席的体面。一样的红颜色的少年情谊也让人疼,所以说《拆弹2》的感情处理比上一部要好很多。

“ 是病还是痛“

最后,不做对比,单说一下《拆弹2》除了效果震撼,剧情紧凑,情感细腻之外会给人带来什么?

我觉得是反思,对英雄,对社会,对制度的反思,”我不是病,我是痛“;”是这个社会病了“,看完电影总会让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社会是美好而幸福,但是,想法是活得,思考是活的,是会有人考虑到别人考虑不到的地方,可能会偏激,会英雄落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言冷语,做不了大英雄,那就做一个温暖的人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