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体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如“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聪明”用的是反语,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句话说,就是“一点儿也不聪明”,因为“我”当时只知道“暗笑”父亲的行为“迂”而不能够体会父亲的心情。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来体味,通过工具书来证实。如“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藤野先生》)理解“熟识”的含义,可用近义词语替换的方法。“熟识”的近义词是“熟悉”,这里的“熟识”可按“熟悉”的意思理解。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故乡》)。“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闰土、杨二嫂等)的隔阂。造成这种隔阂的根源是旧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的悲哀之所在,也是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4)注意形容词、副词等修饰性词语的含义以及一些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含义。

(5)了解关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二、理解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悬念 所谓悬念,指欣赏戏剧、电影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又不立即予以解答,而是由开端所提供的线索任情节自然发展下去,到一定阶段或结束处才解开矛盾或揭示谜底。显然,这样设置悬念,对提高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十分有益的。如朱自清的《背影》用开头倒叙设悬。

2 抑扬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抑扬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

抑扬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欲扬先抑法。如《白杨礼赞》第七段“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中两个“没有……”和“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运用的就是欲扬先抑法。

与欲扬先抑法相反,另一种是欲抑先扬法。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一开始听说狗咬人之事时,即席发表了一大通“义正词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官形象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谄上欺下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由此可见,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其中,所“欲”是目的,所“先”是手段,主从关系十分明确,切不可等同,更不能颠倒,否则将适得其反。

3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关系,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手法叫衬托。衬托有正衬、反衬之分。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称正衬。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称反衬。

衬托分为三类:(1)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判若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若瑟夫的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若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2)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阴晦、严寒、沉寂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索、“没有一些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3)以虚幻的情景衬托现实社会。如《西游记》即以鬼怪世界中的情景来衬托现实社会的黑暗。

4 白描 白描源于我国古代的“白描画”,本是中国画的手法之一。它的特点是纯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加彩色渲染。这种方法,后来被借用到写作理论中,泛指那种不加渲染烘托,仅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简练、质朴、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白描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它的终极目标是“以形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地。如《藤野先生》一文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里用的就是白描手法。没有夸张,没有刻意的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5 象征 即托义于物,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等。如高尔基的《海燕》中,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象征手法的象征体和本体与比喻手法的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区别:象征体和本体之间没有固有的联系,而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象征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还可以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6 对比 是一种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7 夸张 这种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它是通过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运用夸张手法,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了他的愚蠢和虚伪。

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三)  第1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