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  第1张


《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注释】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译文】

夜晚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再饮,等到醉意朦胧回到家中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天了。家童早已睡熟且鼾声如雷,就连我敲门的声音都听不见,不忍打搅他的好梦,只好独自倚着藜杖踱步到江边,倾听江水微波荡漾时传来的声音。长恨自己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为了功名利禄而钻营呢!趁着夜深,风静,江面无波,驾起一叶扁舟,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赏析】

这首词作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上半阙先是点明夜饮地点和酒醉的程度之深,“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的神态以及纵饮得豪兴之态。接着写到家门口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家童沉睡不开门,词人没有为此而恼怒,而是“倚杖听江声”,从中可见一位襟怀旷达、风神潇洒的苏东坡,其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超旷的精神世界显露无遗。

下片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慨然长叹转入直抒胸臆,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可谓奇峰突起,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和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词人静夜沉思,特别是“乌台诗案”的死而后生,使词人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变现出词人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古诗词赏析: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  第2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