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盆大脸、枣核大髽” 小时候听大人用这句俏皮话形容某个老太太的长相,让人忍俊不禁。想象老太太一张大脸,脑后一个枣核大小的发髻,这种形象在幽默中透露着可爱。
2. “单苗细叶的” 妻子照顾的绿萝因多年缺乏阳光而显得稀疏,妻子说“单苗细叶的”,这并非成语,却带着独特的口语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亲切的情感。
3. “没长公鸡毛” 形容男人怕老婆到无原则的程度,被外人戏称为“没长公鸡毛”。公鸡在母鸡面前总是趾高气扬,而丈夫和妻子被比喻为公鸡和母鸡,因此用此语来调侃那些过于迁就妻子的男人。
4. “三年不吃枣,打出你枣屎来” 妻子蒸了放有枣的糕,她不爱吃,却为我蒸了。因枣皮不易消化,她开玩笑说“三年不吃枣,打出你枣屎来”,形成了一种俏皮而有趣的对话。
5. “拆拆洗洗,放到柜里”和“说送不送,老包杂种” 初秋时节,妻子听到蛐蛐叫,说这是蛐蛐在说“拆拆洗洗,放到柜里”,提醒人们天气转凉,该整理衣物。而猫打呼噜被解释为“说送不送,老包杂种”,源于包公借猫捉鼠的民间传说。
6. “桃仁不该,杏仁该” 河北泊头土语,意思是“欠每个人的钱”。其中“杏仁”谐音为“每个人”,而“该”是土语,指“欠钱”。
7.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和“麦子黄梢,饿得蹬脚” 形容青黄不接时,旧粮食已尽,新粮食未至,人们因缺乏粮食而挨饿的艰难时光。
8. “鸡鹐磨眼,狗舔磨盘” 形容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村里人夏天乘凉时聊些琐碎的话题,就可以说“鸡鹐磨眼,狗舔磨盘”。
9. “着人不着水” 形容气温下降时,人感到寒冷,但水已化冻,不会再次结冰。这里的“着”是引申为“传染”的意思,指人会感到冷,而非让人感冒。
10. “大雀(读“悄”音,指麻雀)(“操”读四声降调)死鹰——他一说,你一听” 是歇后语,指的是说的不靠谱的事,不要当真。鹰是捕食麻雀的,怎么可能让麻雀“操死”?显然是瞎说。
11. “戚(读qie,一声平调)位里拽,牛棚里挣” 形容亲戚来了,即使被请上坐也不坐,反而去牛棚,与牲口为伍,是一种不识抬举的行为。
12. “生气十八碗,着急不喝汤” 俗语中的“生气十八碗”可能指的是因生气而大口吃饭,但会受到更严厉的责骂。而“着急不喝汤”则可能是因为汤热烫嘴,着急的话会喝不下去。
13. “喂猫挠一挠,喂狗咬一口” 形容心善之人却遭遇忘恩负义,如同算命的预言成真,好心却遭遇白眼狼。
14. “别谢(卸)了,套着喂吧” 俏皮话,表示不必见外,就像畜力劳作时,即使套着挽具也需要喂食一样。
15. “站着睡也行!” 某人问是否可以躺下睡觉,被反问“站着睡也行!”用骡、马、驴等牲口站着睡觉来调侃人。
16. “吃草节子了?” 形容某人因咳嗽而被暗喻为牲口,是一种开玩笑损人的话。
17. “甜邦滴”和“甜滋儿滴” 形容大白菜炒肉的口感,一个表示甜度不高且“起腻”,一个表示甜度不高但清新。
18. “吃屈让人” 家庭主妇常说的话,表示忍让迁就别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着别人。
19. “十五” 发音为扬调的“十五”在本地指元宵节、中元节和中秋节,是当地的土语习惯。
20. “小曲不严” 指无关紧要的可以原谅或忽视的细节问题,可能写作“小缺不言”更合适。
21. “小咋喔” 指小的不如意的事,如腊月二十六打破玻璃水杯等小事故。
22. “让卖肉的剔了骨头一样” 是损人的话,形容人到哪就随意一歪一躺,像剔去骨头的猪肉一样。
23. “日毛” 形容某人见到人也不打招呼,急匆匆离开,被称为“日毛”一样。
24. “面刀” 指容易,多用于否定时,如“这事儿没那么面刀”。
25. “缩货” 形容某人懦弱,有一味忍让吃亏的性格,可能是指不能勃起的男人生殖器,借指男人无能懦弱。
26. “生气的喃子” 指现在做的一件事为以后留下烦恼隐患,这件正做的事就叫“生气的喃子”。
27. “淘溃” 这个词不知是哪两个字,取其谐音。本意指因过度操心丈夫不懂事而心情崩溃,用于家庭妇女。
28. “屎豹” 泊头北部一村西南角的水坑曾传说藏有“屎豹”,如果有人经过被发现就会扑倒人吃其拉的屎。
29. “二八儿的不敢朝薅儿” 形容一般人不敢做这件事情,这里的“二八儿”指能力一般的人,“朝薅儿”指去做这项工作。
30. “行忽” 形容粗心大意,如雨季时不能行忽,要警惕城市内涝。
31. “没操丈母娘的心干不了” 用这句俗语调侃某种身份的人的无底线行事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察右中旗汇霖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河北泊头一些俗语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