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抓住孩子不经意间的举动,或许你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机。”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观察记录不仅是读懂幼儿的第一步,更是教师自我反思、优化教学的重要参考。近日,在“园”来有你——我伴孩子“童”成长征文活动中,我们收到了来自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希望幼儿园杨茜老师的一篇深度观察记录,其中不仅顺应了幼儿的游戏天性,更引导他们深度学习、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创意与探索的建构区。
故事背景:建构游戏的挑战与探索
在某日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纷纷选择了建构区。歆歆、宁宁、悦悦等几个小朋友拿起拼插积木,开始了他们的游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失去了搭建的兴趣,开始在区角里跑动,甚至将积木全部倒出,漫无目的地玩耍。
行动与改变:建构区的大改造
面对这一挑战,杨茜老师与同事们决定对建构区进行改造。她们依据《纲要》的指导,意识到游戏材料的质量对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因此,班级内进行了一次小型研讨会议,决定对建构区进行改造。
首次尝试:点燃孩子的兴趣
改造后的建构区吸引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围绕着“十字路口”这一主题进行搭建,将马路、房子、桥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展现出对交通标志、人行天桥等实际生活中常见设施的认识,并将这些经验融入到游戏中。
持续进步:调整与丰富
经过几次游戏,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并未减退。他们开始模仿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如设置交通警察和车辆,搭建出更为复杂的城市马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活动反思:持续学习与改进
通过这次观察记录,杨茜老师深刻反思了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前的指导以及教师介入指导的重要性。她意识到,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游戏的开展,需要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教授基本的建构技能,并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以支持性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
这篇观察记录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家长和孩子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探索的建构区。如果您有任何独特的经验或案例想要分享,欢迎参加“园”来有你征文活动,与全国的幼儿园教师一同交流、学习、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察右中旗汇霖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如何打造让孩子玩不厌的建构区——一个来自幼师的深度观察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