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论语十则》一课,其中一则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选自《论语·为政》篇。孔子的这段语录谈如何治学,主张学思结合,解读并无分歧。但为什么要学思结合,涉及到"罔""殆"二语的训释。
教材的编写者注释"罔"为"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注释"殆"为"有害"。然而,这样的解释在情理上似乎并不完全合理。我认为,对于"罔"和"殆"的理解,应该更深入地探讨。
我认为,"罔"者,"无"也,即"没有"。"殆"者,"疑"也,即"疑惑"。学习伴随着思考,才可能有所感悟,豁然开朗。"学而不思",则茫然无所获,徒然无功。学之得,固然有待于思,但思不一定就有所得,还需要学养底蕴来辅助。思能生疑,"思而不学",则"疑"者或许终不得解,功亦无多。学则广知,思则生疑,疑释而成学。学待思而得,疑赖学以释。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不思而好学,虽学不入。思有益于学,不思,学则徒劳而罔;学有助于思,不学,思则滞碍而狭,故夫子主张"学思结合"。
"罔"作"无;没有"解,在一般词典中都有收录,如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罔"即此义。"殆"字的"疑惑"义虽然一般词典未收,但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都有提及,并引用了王引之《经义述闻》中的解释,认为"殆,犹疑也"。本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提,"罔""殆"对举,正用此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罔,指罔然无所得"和"殆,疑惑(从王引之说)",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解读。
综上所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学习必须伴随着思考,才可能有所感悟,豁然开朗;而思考也必须以学习为基础,才能解开疑惑,获得真知。这就是孔子的学思结合之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察右中旗汇霖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