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正自卑的人,不是内向、敏感,而是具有强烈“排外性”

心理学:真正自卑的人,不是内向、敏感,而是具有强烈“排外性”

廉学迪 2024-11-09 百科资讯 650 次浏览 0个评论

心理学:真正自卑的人,不是内向、敏感,而是具有强烈“排外性”

标题:心理学揭秘:真正自卑的人,其实并非内向、敏感,而是具有强烈“排外性”

内容

提到自卑,人们往往与内向、敏感联系在一起。然而,你是否发现有一种人,他们对事物不满时,并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极其隐晦、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极度希望他人能察觉到并且改变其行为做法,具有强烈的“排外性”,宛如被动攻击型人格。

这类人的行为模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出现负面影响时,很难与这些影响共生,展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就变得极具攻击性。比如,当情侣某一方想要分手时,可能会采取冷战、消极态度的方式迫使对方先提出分手;当员工对老板的某项策略不满时,可能会采取消极怠工、故意出错的方式来抵抗;当儿童不喜欢上学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故意拖延吃早饭的时间、拖延穿衣洗漱的时间等行为;当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时,可能会表现出成绩故意下滑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在心理学上,这类人可以称之为“被动攻击型人格”,是指以被动方式表现强烈的攻击倾向的人格。他们通常性格比较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又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表面服从,暗地里却表现为敷衍、拖延、不予合作,常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于权威,在强烈的依从和敌意冲突当中难以取得平衡。

那么,“被动攻击型人格”的这些行为因何而产生呢?

  1. 原生家庭的压抑习得而来: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有研究显示,原生家庭的结构、氛围、教育方式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当父母对孩子要求较为严苛时,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不敢直接表达不满,因而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心理平衡,如在行动上采取敷衍、拖延的态度。久而久之,即使到了成年,他们仍然会把这种方式扩散到其他人的身上。

  2. “合理化”防御机制: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建立了“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当本我强烈但通过自我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出现防御机制“合理化”。自卑的人往往很害怕犯错。当不得不犯错的时候,为了“合理化”,使自己心理得到平衡,他们不愿意把错误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而是致力于以种种借口让别人承担错误,让自己成为那个看似“合理”“无辜”的人,把自己排除在错误之外。

  3. 自尊心强: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和自卑感密切联系的,是对自卑感的补偿。自卑的人在追求优越是因为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缺点,认为这会被他人嘲笑,于是在受到伤害后,会通过让对方感到恐惧、内疚、羞耻等来间接控制对方、排斥对方,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理感受。

  4. 害怕冲突:冲突往往可能会导致局面脱离自己的掌控,因此自卑者会出现焦虑、不安,明明有很多不满、怨恨,却又不愿坦荡、大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来表现对这件事情的排斥,获得某些心理平衡。

那么,如果我们遇到了“被动攻击型人格”的人,该如何面对呢?

保持礼貌与尊重,交往点到即止。由于“被动攻击型人格”往往会通过隐晦、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如果我们减少与其交往的频率,保持礼貌与尊重,那么他们也将无从下手。换句话说,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我们都应始终保持自我,并不受对方行为的影响。当小茹的情绪发泄并不能得到回应时,她也会疲于发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察右中旗汇霖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心理学:真正自卑的人,不是内向、敏感,而是具有强烈“排外性”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