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西岢钦 2024-11-08 未命名 5 次浏览 0个评论

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目前,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旨在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形成的依赖,并担忧这可能会危害他们的精神健康。随着游戏和短视频在韩国年轻人中的流行,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增强,易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健康问题。

现实中,不乏未成年人参与大额消费打赏、乃至沉迷淫秽色情内容的问题。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智能手机里不受规制的内容极其容易超出未成年人的心智掌控范围,造成负面效应的几率远远大于正面效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相应的风险是现实存在的。

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事实上,并非只有韩国一国考虑或是已经推出类似“禁带手机”的法律法规。中国教育部2021年下发管理通知,要求“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中呼吁,全球中小学禁止使用智能手机;日本、法国与美国个别州也曾有过类似限制措施。也就是说,限制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并非传说中的某国或某文化圈特色。

因此,学校与家长从“保护-引导”的角度出发,就非常有必要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做出一些限制。这些看似束缚的政策出发点还是基于保护,且孩子年龄越小保护的力度就应当越大,中小学生与大学生自然不应一概而论。

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进一步说,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不能简单地放在“智能手机或是电子设备利弊”的框架下讨论,而是应当跳出这个话题范围,关注这项政策与其他保护性禁止政策的相通之处,也就是防止孩子上瘾。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容易上瘾,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容易被智能手机、博彩、赌博、烟酒俘获,陷入短期满足、及时行乐、好逸恶劳的魔沼里无法自拔?诸如“躺在床上玩了一夜手机”“一刷短视频过了一下午”的问题,也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常见的上瘾现象。

“禁止带智能手机进校园”的议题,应当转化为另外一个议题,也即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与自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自我防护机制,发展独立思考决策能力。所谓“习惯就是第二次生命”,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如果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就能上好这一课的话,那么他们在成年之后就更不容易被这些上瘾之物俘获了,其对个人对社会的长期利益是显著的。

显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光靠一纸“禁带手机”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孩子在课堂八小时之外仍有大把机会接触到电子设备,指望孩子的童年回到古代私塾或是教会学校的模式并不现实,“禁带智能手机=学习大过天”的逻辑也是说不通的;其次,既然“禁带智能手机”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防止孩子上瘾、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与生活习惯,那么在保护之外仍然需要更好地引导。

保护与引导孩子,第一责任人永远是家长/监护人。因此,要想避免孩子整天盯着手机与电子设备,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觉得,方寸屏幕之外的大千世界更有意思,值得自己投入更多时间。就此而言,身教显然胜于言传。不难想象的是,如果连作为成年人的家长都每天盯着电子屏幕一动不动,那么势必产生模仿效应,即便禁止孩子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也无法阻止孩子在家学家长一起刷手机。

再进一步,除了“身教胜于言传”之外,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以为丢给学校就万事大吉,或是“禁止孩子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就足够了。“禁带手机进校园”这个不大不小的话题,背后其实还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家庭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每一名家长都应该了解与关心,孩子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什么,喜欢看什么书,热衷于玩什么游戏,上网看什么内容,课余时间去哪里玩,实时关注孩子的言思学行,这就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引导孩子建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逐步培育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与自律能力,这将是从根本上解决上瘾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旦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变得强大起来,那么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那些瞄准人性弱点的“上瘾”产品也将不攻自破。

王兢

责编 陈斌

转载请注明来自察右中旗汇霖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